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

長頸鹿鋸鍬形蟲keisukei亞種 Prosopocoilus giraffe keisukei 飼養記錄【完結】【2018~2020】


長頸鹿鋸鍬形蟲keisukei亞種 Prosopocoilus giraffe keisukei 飼養記錄








上次那一對長頸鹿夫婦雙雙掛點,而母蟲中螨的情況很嚴重,導致卵全部被螨蟲吃光光,最後一隻幼蟲都沒有收穫。

九月初時在fb社團上購買了一隻106mm的公蟲打算做接下來的種公。之後又買了一隻不同血的48mm母蟲。特別挑吃雲芝的蟲買,希望子代能更加習慣雲芝。

感覺這種單篇文章連載的比較方便觀看,以後像甲蟲這些的長篇飼養記錄就用單篇文章了。




10/5

公蟲開吃,算是過蟄伏。
但網路上的資料大多說要等開食一個多月後再配比較安全,所以等等再配。




11/28


最後等了兩個月才配第一次。
沒放果凍,但兩個都很配合。和小型公蟲不一樣的是,大型公蟲會用中足和後足把母蟲往後拉以便交配。和小型公比起來,大型公交配時,觸角無法碰觸到母蟲,也就無法確定母蟲的位置,所以採用上述的策略。
最後交配的兩次,每次大約十分鐘,大概是小型公的十倍長。



12/1


大飼養箱目前被其他蟲佔據了,只能先委屈一下,用乖乖桶+α木屑先生一個禮拜,看看會不會產。
α木屑是給幼蟲吃的,作為產房略微浪費。但上次用微粒子生結果爆螨,有點不太敢再用微粒子投產。


結果一個禮拜後取出母蟲,開產房,一共得到10顆卵!
這麼小的產房也能產10顆,加上那些可能剛生下來就被吃掉的卵,很能生啊!

分裝,孵化後打算先讓他們吃BioPower吃幾天。等孵化後再壓菌,菌走好就投入菌杯。



12/16


再次投產。這次用L飼養箱+育成土,沒用產木(之前的經驗,PGK生產木也只會在表面,不會挖進去生)希望能生好生滿。
但剛投產的幾天,母蟲都不願意鉆下去。就算挖個洞把母蟲強制丟進去,過半天就從木屑中鑽出,扒著蓋子開始咬,塑膠碎屑都給咬出不少。是木屑的味道不對嗎?還是肚子餓出來找東西(但我兩天就會換一次新鮮果凍)?
但最近窮,也無法買其他木屑嘗試母蟲的偏好,只能先這樣生了。每次母蟲咬蓋子就抓下來,挖個洞放進去。



2019/1/12


開始孵化!
總體卵期大約一個月出頭,估計天氣熱一點能更快。
目前期待能趕快搬家,將他們放入保溫冰箱裡面。這次要努力拼大啊!



1/25

1/12號壓了10杯140cc的菌杯。
第一次壓菌不知道走得算好還是不好。反正過了兩個禮拜了,看起來也沒有受到雜菌感染,趁現在幼蟲還小趕緊讓他們開吃雲芝。
父代母代都是吃雲芝長大的,不知道幼蟲是否會繼承(表觀遺傳學的概念)


吃了兩個禮拜的木屑,大部分的幼蟲看起來都很健康。在還沒有累積大量脂肪前,身體顏色是否為木屑的顏色,是很重要的健康指標。


全體換菌。140cc菌杯+一齡幼蟲+低溫還真的不知道會吃多久。先保守估計1個月吧。
一個月後換菌瓶前,估計全都轉二齡了,屆時再分公母+編號。

過完年後就要開始準備新的宅口菌瓶。


2/28

換菌後已經過了一個月。這個月的溫度說低不低說高不高,但溫差頗大。不知道幼蟲的成長如何。
簡單巡了一下,大部分的菌杯都沒出現食痕。但有兩隻幼蟲沒有下鑽,反而在靠近杯口的地方吃起來。看起來也沒有拒食的樣子,應該不需要擔心。
其中的一隻幼蟲已經轉二齡了。

在這個溫度下,大約一個半月開始轉二齡,可以記錄一下。


3/15

最近真的超忙,課業的興趣的旅遊的事情,全部堆在這幾個禮拜。
原本預計3/16號換菌,今天因為比較早回家,再加上冰箱已經送達,所以趁早換了。16號估計能住進冰箱裡面,畢竟天氣快要逐漸熱起來了。

換菌途中手忙腳亂,沒留下什麼照片。
10隻都存活下來,而且都是2齡。不過菌大概吃不到1/3,覺得有點浪費。可能是菌太老或溫度太低。下次1齡入140cc菌杯說不定能吃到3個月。


上圖中,左邊是母蟲,右邊是公蟲。
分鍬幼公母看頭幅比較準確,其實2齡差距就不小了。看黃色斑塊的方法,我只能說,這10隻全部都沒有,我怎麼看。


暫時分出6公,4母,公蟲1~6號,母蟲7~10號。個人很喜歡這個比例。第一批幼蟲主要留公,第二批母,這樣時間才對得上。




奮力挖入的幼蟲。馬上就能入住冰箱咯。
這樣我想看你們就變得很困難了……


4/20

3/16就將他們移入冰箱了,只不過抽不出時間更新……
目前觀察的頻率大概是一個禮拜一次,畢竟還沒搬家,只能趁著週末上山看看……

距離換菌瓶也有一個月了,他們的進食情況究竟如何?


結果是,看不出來!
也許在裡面吃得很愉快,但從外表看不出有什麼差別。
只有兩隻母蟲,因為是從瓶子邊緣鉆下去的,所以能看出一些食痕。


除此之外母蟲的第二批幼蟲也全數孵化了,總共二十隻。
目前正在吃140cc的α木屑。期待這些木屑能再給它們吃一個半月,之後和第一批幼蟲一起換菌。
之後的記錄以第一批幼蟲為主。

5/25


窄口菌瓶的幼蟲已經吃兩個月,但外觀一如既往沒有變化,估計也還沒轉3L。
但今天的主要任務是將第二批幼蟲放入寬口雲芝菌瓶。
……
……
……
完工!

(換的過程手忙腳亂真的沒法拍照)
如果吃得速度一樣,那下次見到他們可能是8月底了。

第一批幼蟲我預估六月底去日本前或回來後再換菌。接下來一個月就不打擾冰箱中的蟲了。


6/22

又過了一個月,都吃了三個月了應該有變化吧!
如果大家都吃得不錯的話就今天換瓶!


終於有食痕出現了!
兩個禮拜前大部分的公蟲菌瓶還是空蕩蕩的白色。
今天雖然不是所有的都有食痕但也很不錯了!


這隻難得吃到周圍就拍個照吧!


6/30

今天是預定的換菌日子。
由於中途手忙腳亂,所以直接來看結果吧!

公蟲:四隻正常(兩隻接瓶),兩隻2L發展遲緩
母蟲:三隻正常,一隻發育不良
發展遲緩的都丟回原本的菌瓶了,因此剩下兩個5月的菌瓶

可能是有些幼蟲體質不良,導致整體成長的差距差蠻多的。
然而整體來說,幼蟲的食量比我想象中小很多。
這次菌瓶放了三個半月(3/15~6/30),結果大部分母蟲只吃了一半不到,公蟲大多也才吃了一半,發育不正常的大概剩下3/4。
另外居食現象明顯,正常成長的幼蟲皆會在菌瓶中心挖出一個小通道。
3齡初期,公蟲會開始往外吃,開始有食痕出現。母蟲則會比較早出現食痕。


這次挖出的幼蟲,觀察一下,都是3L初期而已。公蟲大約23g,母蟲比較快,15g。
接下來長牙的關鍵是這次的菌瓶和下次的1800cc自壓菌瓶,其中這次的菌瓶應該是成長關鍵。能否突破110mm就看接下來的操作了。

另外關於發育“不正常”的幼蟲佔了第一批的30%,比率太高讓我有點意外。
綜合考慮無非是①食材②溫度③氧氣
接下來一一討論

①食材
早在1L時就入雲芝菌杯,因此應該是沒有適應問題的。
後來想想完全沒必要,雲芝菌的硬度太硬反而不適合1L幼蟲食用,尤其是偏老的菌。之後第二批幼蟲正常吃木屑,1L的時間比第一批足足短了一個月。
另外也不必特別追求比較老的食材,個人覺得可能最後一瓶需要比較老,除此之外無所謂的。

②溫度
也許有些個體不太適應低溫。
但畢竟用雲芝,在台灣的夏天一定要溫控才能維持,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。
反而希望之後淘汰不習慣偏低溫的個體。

③氧氣
雲芝在用久了後容易長出厚厚的菌膜。
由於這次不正常的幼蟲都是在靠近瓶口發現的,因此不排除是因為菌膜的原因。
另外可以考慮採購窄口菌瓶蓋,比自己臨時搞得不織布蓋子好很多。

有些公幼蟲完全沒吃到下面,因此只能往上挖確認存亡。
因此不是所有的都是接瓶。
正好趁這個時候看看接瓶是否比較優秀吧!



8/25


今天是遺憾的一天。
上禮拜本來預定要換菌,但由於訂不到菌(這也是以後要思考的問題:夏天菌瓶少)所以延後到這個禮拜。
根據食痕判斷,有些還不到要換菌的情況。至於長壞的幼蟲,個人覺得可以一瓶到底,因此今天就只換幾隻第一批的和第二批的幼蟲。


第一隻幼蟲,公。
L2時的編號因為上一次換菌時完全搞混了,因此就不延續了。
原本期待40g以上的成績,然而出來只有30g……
雖然看體型是還能再長,不過還蠻慢的。已經養了半年,同樣時間吃木屑的估計已經40g以上了。和兩個月前(26g)相比也才長了4g。
而且明明吃得還不少(上一瓶幾乎吃完)。
只希望後來能突飛猛進。不出意外的話這次種公就是它了,給我超越老爸呀。


第二隻幼蟲,公。
比第一隻遜色一些,頭也比較小。不過他們居然是第一批中沒長壞的,僅有的兩隻公幼蟲。


第三隻,母。
從互接菌瓶中挖出來的。互接菌完全沒必要,之後不再嘗試。
20g算很大的母蟲了吧!不過當初我當她是公蟲就是了……當初分得完全不准。


第四隻,母
一樣從互接菌瓶中挖出來的。算不錯吧。


第五隻,母
沒什麼特色,純粹是因為吃得差不多拉出來換。
希望這一瓶是最後了。3瓶菌瓶算上運費150,現在pgk all母蟲市價也就150,要麼拋售要麼冰了算了。


第六隻,公
這是第二批的幼蟲,L3初期。寬口吃得也差不多了所以才換。
可以當做一個標準,L3公蟲初期大概15g上下。當時從木屑中翻出來的也是這個水準。

其他的幼蟲太小就沒照相記錄了。第二批仍然有長壞的幼蟲。這些幼蟲的特色是,菌瓶挖得一塌糊塗,會出現細長的食痕。
會比較大的,是當初居食的幼蟲。

9/8
之前從戶外的廢木屑中清出兩隻幼蟲。
如今這兩隻幼蟲順利活過烤箱浩劫。

之前雖然沒有記錄,但兩隻幼蟲是直接使用木屑飼養的。
自5月發現以來,直接使用α木屑2300cc乖乖瓶飼養,而今天是他們第一次換木屑的日子。


兩隻都不大。落在27~29g之間。和吃菌的相比,顏色較為白皙,而身體也更豐實一些。
頭幅約落在16mm左右。

期望兩個傢伙之後有更好的表現。繼續使用α木屑2300cc飼養。

10/20
之前30g和26g的幼蟲雖然住在菌瓶裡,但也奇跡似地存活下來了。
不過菌就沒有那麼好運了,經過高溫洗禮,不到兩個月菌瓶已經黑得不成樣。本來預計3個月再換,不得已提前到兩個月換。
不過1800cc的菌瓶已經壓好,其中一隻將會獲得這份大禮。

開挖~

第一隻出來就嚇我一跳,這和上個月的兩隻完全不能比。而第二隻的結果也很精彩。


可惜今天沒有帶電子秤上山,因此無法記錄體重。


第一隻放入1800cc菌瓶,第二隻繼續吃窄口啦。

11/17


又過了兩個月。
這次輪到α木屑組換木屑了。



有成長,穩定成長。當然,成長的幅度不大就是了。
兩隻分別是34g和36g。
顏色依舊很白,也許能繼續吃半年也說不定。

12/21
幼蟲期即將邁入一年。
理論上,幼蟲馬上就要化蛹了。,
不過這兩隻吃菌的公蟲似乎沒有這個打算。



今天把兩罐菌瓶帶下山,秤重,並決定是否要催蛹。
倒出來一看其實還蠻失望的,因為沒有一隻能突破50g的大關。雖然40g以上就能超過100mm了,但本次的目標還是希望能超越老爸的106mm呀。


上次30g的幼蟲,這次來到45g。


上次26g的幼蟲,這次來到43g。

兩隻幼蟲被我隨意地取一些舊木屑+新的AK木屑,壓到1800cc瓶中放入催蛹了。

2020/2/2
搬到新家後,第一次處理長頸鹿鋸。
這次所有公蟲都會是最後一次換木屑,再吃下去我要吃不消了。
上次催蛹的兩人組完全沒有要化蛹的跡象,因此乾脆倒出來加點新鮮木屑吧。



首先是α木屑組。
果然,錯失了L3初期的良機,這兩隻幼蟲並沒有傑出表現。最後大小約在41g左右。

不過就顏色上,也許還有繼續吃的可能性。但我也不想讓他們繼續拖下去。
之後冰箱的溫度就會提升到22°C(現在是20°C),幼蟲應該陸續會做蛹室了。

接下來是43g的幼蟲。


吃了一個多月的雜木屑,體重大概也趨於穩定。結果是44.45g。
不出意外的話,換瓶不久也許就會做蛹室了。

接下來是45g的幼蟲。


放上電子秤後讓我懷疑自己的眼睛,這傢伙有58g?!
完全拋開其他兄弟,一個人往60g的大關前進。
更何況,上一次換木屑後有一堆木屑是舊木屑。在這種情況下居然一個月能長13g,令我十分訝異且興奮。

所有的幼蟲皆延續之前的飼養方式和食材,只不過這次木屑壓得更加緊實了。

8/2

自2月換過木屑後,就在掙扎是否要多換一次木屑。
養了一年半,計算以下也應該快化蛹了。

結果最後因為課業繁忙就沒有再換木屑。
幼蟲們直接在最後一瓶化蛹了。

可惜的是44g的死於前蛹,而58g的因為末期木屑不夠緊實而暴走。
其他兩隻紛紛在5月挖蛹室,而可能是因為溫控溫度太低,導致前蛹和蛹期總共持續了三個月。

8月後蛹紛紛開始羽化。
這一隻是某一隻44g的,最後達到104mm。

另外一隻則只有102mm。

9/9

最後一隻重新催蛹的個體也羽化了。
如果沒有掉重應該可以達到110mm以上,但最後只達到102mm,很可惜。


最後三隻個體來一起合照一下。




CBF1的個體無論是牙型、體態都和親代有些不同。
很帥,不過最後卻因為事情繁忙和重心轉移而與大型個體失之交臂。

最後總結一下這次的飼養:
①溫控23°C的母蟲幼蟲期大概1年或以下,而大型公多要到1年半。
②吃菌或木屑都可以,不挑食,甚至途中換也沒什麼問題。
③40g以上就有100mm了,算是及格。母蟲用點心要50mm+也不難。
④要110mm以上末期需要保持體重。
⑤容器建議要2000mL以上,2到3個月換一次食物,飼養下來開銷也不小。
⑥L3中期大很快,要衝大就需要特別注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